分享
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/ 3
1

类型触电事故的形式.docx

  • 上传人:小****库
  • 文档编号:249882
  • 上传时间:2023-04-05
  • 格式:DOCX
  • 页数:3
  • 大小:14.22KB
  • 安全生产月专题
    配套讲稿:

   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,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。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。

    特殊限制:

   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、国徽等图片,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。

    关 键  词:
    触电 事故 形式
    资源描述:
    触电是泛指人体触及带电体。触电时电流会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。触电事故分为两类:一类叫“电击”;另一类叫“电伤”。(1)电击及其分类:所谓电击,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,它会破坏人的心脏、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,甚至危及生命。其根本原因:在低压系统通电电流不大且时间不长的情况下,电流引导起人的心室颤动,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;在通过电流虽较小,但时间较长情况下,电流会造成人体窒息而导致死亡。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。日常所说的触电事故,基本上多指电击而言。电击可分为直接电击与间接电击两种。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;间接电击则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,人体触及该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电击。直接电击多数发生在误触相线、刀闸或其它设备带电部分。间接电击大都发生在大风刮断架空线或接户线后,搭落在金属物或广播线上,相线和电杆拉线搭连,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线圈绝缘损坏而引起外壳带电等情况下。(2)电伤及其分类: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、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。电弧烧伤,也叫电灼伤,它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电伤,多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,具体症状是皮肤发红、起泡、甚至皮肉组织被破坏或烧焦。通常发生在:低压系统带负荷拉开裸露的刀闸开关时电弧烧伤人的手和面部;线路发生短路或误操作引起短路;高压系统因误操作产生强烈电弧导致严重烧伤;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而放电。电烙印,当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,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,接触部分的皮肤会变硬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,如同烙印一般。皮肤金属化,由于电流或电弧作用(熔化或蒸发)产生的金属微粒渗入了人体皮肤表层而引起,使皮肤变得粗糙坚硬并呈青黑色或褐色。2 触电事故的规律(1)有明显的季节性:一般每年以二、三季度事故较多,六至九月最集中。因为夏秋两季天气潮湿、多雨,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;人体多汗皮肤电阻降低,容易导电;天气炎热,电扇用电或临时线路增多,且操作人员不穿戴工作服和绝缘护具;正值农忙季节,农村用电量和用电场所增加,触电机率增多。(2)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:是因为低压设备多、电网广,与人接触机会多;低压设备简陋而且管理不严,思想麻痹,多数群众缺乏电气安全知识。(3)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:主要是由于农村用电条件差,设备简陋,技术水平低,管理不严。(4)青年和中年触电多:一方面是因为中青年多数是主要操作者。另一方面因这些人多数已有几年工龄,不再如初学时那么小心谨慎。(5)JP3单相触电事故多,占 70%以上。(6)事故点多在电气联结部位。(7)事故由两个以上因素构成:统计表明 90%以上的事故是由两个以上原因引起的。3 触电事故的原因(1)缺乏电气安全知识:高压线附近放风筝;爬上杆塔掏鸟窝;架空线断落后误碰;用手触摸破损的胶盖刀闸、导线;儿童触摸灯头、插座或拉线等。(2)JP3违反操作规程:高压方面带电拉隔离开关;工作时不验电、不挂接地线、不戴绝缘手套;巡视设备时不穿绝缘鞋;修剪树木时碰触带电导线等。低压方面带电接临时线;带电修理电动工具、搬动用电设备;火线与中性线接反;湿手去接触带电设备等。(3)设备不合格:高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;高压线和附近树木距离太近;电力线与广播线、通讯线等同杆架设且距离不够;低压用电设备进出线未包扎或未包好而裸露在外;台灯、洗衣机、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外壳没有接地,漏电后碰壳;低压接户线、进户线高度不够等。(4)维修管理不及时:大风刮断导线或洪水冲倒电杆后未及时处理;刀闸胶盖破损长期未更换;瓷瓶破裂后漏电接地;相线与拉线相碰;电动机绝缘或接线破损使外壳带电;低压接户线、进户线破损漏电等。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得很突然,且常常是在刹那间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,因此找出触电事故的规律和原因,恰当地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、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、安排正常的生产生活,都有重要的意义。
    展开阅读全文
    提示 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,请勿作他用。
    关于本文
    本文标题:触电事故的形式.docx
    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aqrzj.com/doc/249882.html
    VIP会员
    加入vip,免费下载文档!
    微信客服
    服务号
    意见反馈
   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
    返回顶部